1966年伍市斤全國糧票20張
這組1966年伍市斤全國通用糧票(共20張),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糧食供應制度的典型實物見證,在歷史、文化與收藏領域具有深厚價值。從票面設計與材質來看,糧票以紙質為載體,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部分票面呈現泛黃、褶皺、輕微污漬甚至破損痕跡,這些歲月的印記真實反映了它們的使用與保存歷程,更顯歷史厚重感。正面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 全國通用糧票 伍市斤 1966”字樣,主圖案為水利工程與電力設施,展現了當時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圖案周圍輔以裝飾性花紋,色彩以紫、粉、黃為主,整體設計簡潔且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背面印有使用說明,明確了糧票的使用范圍與規則,如“憑本票在全國范圍內可購買糧食制成品及各種糧食”“本票不準買賣、涂改無效、遺失不補”等,還蓋有紅色圓形印章,印章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字樣清晰可辨,體現了糧票的權威性與規范性。
1966年全國通用糧票是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直接產物,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縮影。它不僅承擔著糧食分配的功能,更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結構、物資供應狀況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是研究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社會經濟變遷、糧食政策演變的重要實物資料,為后人了解那段特殊歷史提供了直觀的窗口。
全國通用糧票因其獨特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在收藏市場備受關注。這組1966年伍市斤糧票數量達20張,雖品相參差不齊,但作為同一時期、同一面額的糧票集合,進一步豐富了其收藏與研究價值。它是糧票收藏愛好者構建糧票收藏體系、研究糧票版式與歷史背景的重要標本,同時也因承載著計劃經濟時期的集體記憶,成為眾多藏家追溯時代變遷的生動載體,兼具歷史研究價值、文化價值與收藏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