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年制青花竹林七賢香筒 青花香山五老賞瓶一組
清代同治年間,景德鎮官窯制瓷技藝承前啟后,既存歷代官窯規整氣度,又含晚清文人審美韻味。其中青花竹林七賢香筒與青花香山五老賞瓶,以精湛工藝承載文化意涵,是彼時青花代表性佳作。
青花竹林七賢香筒為焚香雅器,修長圓筒造型比例勻稱,口徑與高度適配,既穩置線香,又能讓煙氣緩散,兼顧實用與意境。上下端繪青花纏枝蓮紋,花瓣舒展、枝蔓自然,青花清雅,暗合君子品格。筒身“竹林七賢” 圖尤精,畫師以 “分水皴” 暈染,竹葉濃淡漸變 —— 近景墨重顯翠,遠景輕淺似霧。嵇康撫琴、阮籍長嘯,眾名士皆具魏晉風骨;人物衣袂用 “鐵線描” 勾勒,勁挺飄逸。燃香時,煙氣伴雅景,恍若置身古人清談之境。
青花香山五老賞瓶是官窯陳設瓷,循賞瓶經典制式:撇口敞便觀紋,長頸挺拔柔和,圓腹飽滿端莊,圈足規整穩固。瓶身“香山五老” 圖構圖飽滿,山石以 “披麻皴” 刻畫,青花濃淡顯肌理;松柏枝葉點染,層次分明見生機。五位老者或閑談或品茗,神態安詳,侍從恭謹?!跋闵轿謇稀?源自唐代,象征 “功成身退、福壽綿長”,藏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文人閑適追求。
兩件器物工藝亮眼:高嶺土胎經細淘,質密溫潤;釉面瑩潤如玉,泛淡淡青暈;青花濃淡相宜,含宣青濃艷、成化清雅。底足“同治年制” 楷書款,字體規整遒勁,盡顯官窯嚴謹。
它們以瓷為紙、青花為墨,融技藝與文化,是晚清青花經典,更是中華“雅” 文化生動載體,百年后仍具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