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造雙旗幣當二十銅元(背逆 90° 錯版)
這枚河南省造雙旗幣當二十銅元(背逆90°錯版),是民國時期的銅質貨幣,在機制幣收藏領域受到一定關注。
主要材質為銅,經過歲月沉淀,表面呈現出深棕色與淺褐色交織的包漿,部分區域還帶有銅銹的綠色痕跡,見證了時光的流逝,增添了歷史厚重感。為圓形無孔,直徑在同類銅元中屬于常規尺寸,邊道規整,厚度均勻。雖然圖片清晰度有限,但仍能大致看出,正面中央鑄有交叉的雙旗圖案,可能是鐵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代表著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元素,雙旗周邊或許環繞有相關文字,由于磨損和角度問題,文字內容不太清晰。
背面圖案主要是嘉禾紋飾,環繞著幣值“當二十”字樣。
這枚銅元的特殊之處在于背逆90°錯版,即銅元的正面與背面圖案不在正常的對應位置,而是呈90°旋轉錯位。這種錯版現象是由于在鑄造過程中,模具發生意外轉動等原因造成,在機制幣中屬于較為少見的情況。
由昭恒實評級,評級標簽上明確標注“河南省造雙旗幣當二十銅元 (1912 - 1933)”“真品”以及“國寶三十珍”字樣,并附有二維碼和編號(250909055),“真品保證 如假賠叁仟元”的承諾體現了評級機構對其真偽的保障。
河南省造雙旗幣當二十銅元發行于1912 - 1933年間,是民國初期貨幣體系的一部分,見證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對于研究民國時期的貨幣制度、經濟狀況以及歷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資料。普通版別的河南省造雙旗幣當二十銅元存世量相對較多,但背逆錯版幣較為罕見,尤其是背逆90°這種明顯的錯版情況更為稀少。錯版幣因其特殊性和偶然性,在收藏市場上往往受到部分藏家的追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獨特性。其具體價值會受到品相(如磨損程度、包漿狀態等)、存世數量以及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影響,對于機制幣收藏愛好者和錯版幣專題收藏者來說,具有較高的收藏意義和一定的升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