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纏枝人物粉彩雙耳如意瓶
乾隆朝御窯廠,集天下巧匠,傾國力所成。此瓶胎質細膩如脂,釉面瑩潤似玉,粉彩施繪技法登峰造極。纏枝紋蜿蜒瓶身,如藤蔓攀援,寓意福壽連綿,盡顯古典吉祥之美;雙耳取如意造型,鎏金熠熠,既添華貴,又含順遂之意,是乾隆時期官窯器型與工藝完美融合的典范 。
瓶身繪有牽馬人物場景,或雅士牽駿,或侍從伴行,人物神態各異、衣袂飄飄,似在訴說一段宮廷逸事。畫師以毫厘畢現之工,勾勒眉眼、渲染衣紋,將人物神韻與動態精準捕捉,讓觀者仿若踏入古代宮廷,見證那一場場或風雅、或莊重的出行。而瓶上七枚乾隆御印,更是點睛之筆,相傳為乾隆帝賞玩此瓶時,因對畫中意境、工藝水準贊嘆有加,遂加蓋七印,以彰其珍。這七印,不僅是帝王青睞的見證,更賦予瓷瓶獨一無二的皇家印記,讓其在眾多官窯器中脫穎而出,成為承載帝王審美與故事的文化瑰寶 。
御印,如時光密碼,解鎖乾隆朝的宮廷文化密碼。每一枚印文,皆有其深意,或關乎品鑒,或系于情致,它們與瓶上人物、紋飾交融,訴說著當年乾隆帝對這件瓷瓶的珍視。在歷史長河中,它曾靜臥宮廷,伴帝王賞玩;后流轉世間,經藏家護持,如今現身拍場,是傳承有序的文化遺產,更是可觸摸、可傳承的歷史見證。其稀缺性與獨特性,在存世乾隆官窯瓷中堪稱孤品級別,收藏價值難以估量 。
在拍賣市場,乾隆官窯粉彩瓷本就是藏家競逐的焦點,此瓶更因七印與牽馬人物故事,成為絕無僅有的存在。帶七印之尊、載牽馬人物故事而來,靜待有識之士,共攬這份穿越百年的宮廷珍萃,讓皇家藝術與歷史傳承,在新的時代篇章中熠熠生輝。